【对话·国际教育】高二才决定出国留学,一年时间如何收获理想的名校offer?
发布时间:2020-08-31 17:25
留学,作为除了高考之外的另一条升学之路,历来受到家长的关注,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国内各类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的迅猛发展,更是有了普遍化的趋势,留学早已不像十几年前那般只是少数家庭的选择了。
但今年,面对疫情的影响,相信家长们对留学势必会有新的思考。面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有太多问题需要考虑:我的孩子还适合出国留学吗?中美局势如此紧张,美国还能去吗?去哪个国家留学更好呢?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不久前,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权威发布《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报告,报告数据显示,近七成中国留学生的留学计划受到影响。然而,仅4%的中国留学生考虑放弃出国计划,48%的受访者选择延迟入学或者推迟到下一年入学。

作为从事国际教育行业二十余年的人,自然非常关注这类话题,恰逢我们的小编特别策划了【对话·国际教育】专栏,我也希望借此邀请更多的家长、国际教育专家来参与此类话题的讨论,“我们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出国留学”“留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从20年前从事中外合作办学,开始接触第一批留学家长,到见证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进各类国际学校,同时也是一名留学生的母亲,四年前把女儿送进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2019USNews世界大学排名29),并于今年5月份顺利毕业,确实有太多关于留学的案例和思考想跟大家分享。希望在这个专栏,我们能一起畅所欲言、共探未来!
本次,应小编的要求,先将四年前的文章稍作修改,抛砖引玉,引出我们共同感兴趣的国际教育话题。无论您是有留学或者国际升学方面的观点想与大家分享,还是有这方面的疑惑,都欢迎留言探讨。

第一次Midterm四门考试结束了,除了WRDS150-Researchand Writing仅拿了C+,其余3门课都在B+以上,不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从8月20日离开家单飞到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学习,至今不过短短的两个月,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两个月意义非凡!

UBC校园
对于从未离家独立生活的孩子来说,一下子远离父母的羽翼舒适区,最初的数月一定是最难的。是否能迅速适应国外大学一度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如果不适应我该怎么办?因为在拿到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女儿就不停地抹眼泪,不停地问“妈妈,我不想离开你,在那么远的地方我想你怎么办呀?”从小到大除了假期游学,其余时间都与我形影不离,我们是母女,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在一起聊日常生活、聊学习,更多的是聊人生、聊梦想,哎,真的不舍你远离!
做出留学的决定是在高二第一学期,从文澜中学那样类似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一下子进入到提倡自觉管理的杭高,第一年的学习是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中度过。手机之战可以说从年头到年尾,高一结束时成绩自然很不理想。经过慎重的思考,高二刚开学的某个晚上,女儿要求召开家庭会议,郑重地宣布:“我要出国留学!”原因很简单,一句话:“既然在国内考不上理想大学,为何不让我用另一种实力去世界选择?”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自99年涉足国际教育,亲自送出过一批批高考后的孩子,以2+2的形式,见证了东西方两种教育体制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改变。从确定留学国家、择校等前期留学准备到获得签证,整个流程我非常熟悉,经验告诉我,这个时间开始准备已经比较晚了,一年的时间需要考出托福、SAT,还不能放弃学校课程,对孩子真的是很大的挑战!


首先要选择留学的国家。女儿首选美国,原因是她初中、高中不止一位好朋友已经在美国读书,而且身边也有不少同学都在准备申请美国大学。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加上近几年其对中国市场的开放,签证要求的降低,自然是最吸引家长和学生的。
而我首选加拿大,不仅仅考虑这是一个友好的移民国家,对于女孩子,我会更加喜欢这个国家的平和安宁。而且,情同姐妹的好友安家在温哥华,过年过节不能回家的日子里至少有一个温暖的地方可以寄托一下乡愁(现在看来,当初这个选择是对的,不然疫情期间焦虑会更大)。
最后讨论结果是:根据考试成绩及录取的学校来决定去哪,美加教育体系相近,凭托福和SAT的成绩,两个国家的学校可以同时申请。

第二步是考出托福和SAT。将所有时间集中到托福和SAT的学习,时间有限,靠自学肯定不行,小班加一对一,短时间提升托福考试和SAT考试成绩。
跟很多追求高分名校情结严重的家长不一样,我一向比较反感功利性的考试行为,但因为申请大学一定要标化考试成绩,这个准备考试的时间必须要。
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全球闻名,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能将历年考试都能总结得十分精辟的考试研究学者,在这类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考试分数。其实这对某些同学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学习外语需要自然的“土壤”,需要靠时间的积累,任何死记硬背的短期突击都会很快忘记。1981年托福首次登陆中国时,有20人参考,由于没有口语环节,他们全部获得了满分,但去了美国不足一年,他们全部被退学回国。

目前,很多国外大学都发现不少来自中国的学生英语能力跟他们的托福成绩根本不符合,主要是基本的学术词汇(academic language)几乎等于零。比如上数学课时不知道“长方体”怎么说,上经济课时不知道“斜率”怎么说,上化学课时不知道“烧杯”怎么说等等。
以前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是香港来的,这些留学生在中学的时候上电脑数理化生物等课,是用英语上的,因此,像“坐标,方程,曲线,烧瓶,滴管,动能,质量,路由器”等最基本的学术词汇都只懂英语,甚至中文怎么说都不会,因此,在国外的大学课堂上,虽然英语说得没有美国人流利,有口音,但交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是,大陆留学生则不同,因为中国大陆的英语教育绝大部分不是“沉浸式”(immersion)的教育方式,因此,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可能从来都没有机会学“等腰三角形”怎么说。而基本学术词汇,恰恰是托福或者雅思之类的英语考试很难测试得出来的。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故高中进入国际学校就读三年,然后出国读大学,不啻为一个好的留学之路。


因对加拿大的大学有一定的了解,深知美加大学很多学校有学分互换条例,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在后续学习中申请转大学,因此心里其实很坦然,并不焦虑孩子一开始就非得要进名校。只要尽力了,哪怕先进一所社区学院,再根据她自己的能力transfer到名校,也不失为一种量力而行的择校行为。当初我就见过不少这样求学成功的孩子。
而一旦想到孩子在异国他乡求学,人生地不熟、语言不同、文化差异,我更希望她能选择适合当下能力的而不是只追求学校的名气!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根据女儿的特性和英语能力,在成绩没有出来之前,我就已经选择好了从弱到强的几所学校,让负责签证的老师与我配合好。
出国留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父母花巨资送孩子出国,是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而好的结果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准备和面对的,任何一方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都会导致留学的失败。

UBC校园
托福和SAT最后的成绩确定后,我们向早已定好的几所大学发出了入学申请。我当时因为倾向加拿大,故与留学中介负责的老师“串通”,美国的学校申了3所以女儿的成绩相对竞争优势较弱的,而加拿大却是充分考虑自身的竞争力,合理去申请!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里也顺带感谢一下中介老师,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从合理选择学校、文书的定稿、到递交申请,充分地与孩子交流,挖掘出她身上的特性,甚至逼她自己去思考和落笔对未来学业的规划,而不是为了录取去刻意包装,真的很专业也很负责。
在中介老师的帮助下,大学申请非常顺利,女儿收到了美国和加拿大7所大学的录取通知,最后我们选择了UBC。
就这样走进了世界名校,女儿实现了她自己的梦想,在远离我的国度释放着她的天性、痛并快乐地学习着。而我,坦诚地写下以上文字,希望对已经走在这条路上或者即将走在这条路上的家长们能多多少少有点启发。
我们既然选择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成长环境,那么放眼全世界,一定有一所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如鱼得水般学习生活的地方。如此,不妨抛弃过多的功利性思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与孩子一起提早规划一下他们的未来!
留学并不是对每一位孩子都适合,但每一位孩子却一定都有一条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路,而我们做家长的,不过就是陪着他们一起去把那条路找到,给到他们走好那条路所需要的准备,然后选择适当的时机放手!想想,真是父母子女之间很美好的一场合作!

- 下一篇:孩子开学了,家长上树了???